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AG百家乐官网- 真人视讯平台|仰望或俯视土地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4:23    次浏览

人,出自母胎。脱离母体,初为人,称“呱呱坠地”。人靠什么活?技术?知识?智慧?金钱?那都是忘了初心。人靠五谷杂粮活。五谷杂粮,长于土地。苇岸说“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、最典雅、最令人动情的庄稼”,是对土地深深的感恩。人死后,葬于土地,称“入土为安”。土地是人的归宿。往上追几代,有几人的先辈不是在土地上刨食?我祖父一生与土地相伴,经历过填不饱肚子的年代。他将经营土地之外的事斥之为不务正业。土地在他手里,真可谓地尽其利,田边地头都被他种上了各类作物。看到哪家有闲置的田地,祖父均狠狠地斥责那家主人为“懒惰胚”。晚年的祖父对土地的看重近乎固执。村里农业园区化时,边边角角的集体闲地,他均欲占之而后快。祖父占了地,种上菜蔬,于地边小憩,志得意满吸几口劣质烟,幸福感不亚于商人看着新公司开张。晚年的祖父腿脚不好,但仍不听劝告,执意要去地里劳作。他养着好几只湖羊,常常一步一瘸去割草,蹲着有困难,就跪着割草。人不堪其累,祖父却不改其乐。他自己力有未逮,却总是嫌我的父母侍弄土地不够上心,地里的草长了没有及时锄,桑树没有及时剪枝等等,不一而足。五年前,祖父归于土地,长眠于曾经劳作的一片桑树地。后来,我读何道新的散文《衣钵》,深感文中的父亲跟我的祖父正是同一类人——努力表明是靠自己的土地生活。作者的父亲哭别大山,跟着他来到县城,在城郊开荒,把三亩地当成自己的城池。他斥责离开大山的儿子为“不肖子孙”,拒绝儿子的供奉,却把菜油、玉米棒子挨个送上门,放下之后立即扬长而去。我的岳父母,随小舅子远赴千里之外的城市居住。习惯于跟土地打交道的他们,如今却吃棵青菜都要去超市购买。岳父对此耿耿于怀。七兜八转,岳父居然在市中心一商厦后找到一块地。此地虽已被征用,但还未开发。他在地里种上十多种植物,青菜、包菜、花菜、香菜、玉米、红薯……反正比超市的蔬菜柜还丰富。那里几乎见不到马兰头,岳父从“菜友”那里搞到了从远方带回的马兰头,硬是种出了一小片马兰。蔬菜除了自家吃,还兼送熟人。“蔬菜交际”为小舅子一家赚回了不少口碑和人情。谁会想到,穿过闪烁着红绿灯的街头匆匆前行的老人,是去一片城市的菜地劳作。我想起陈立明的散文《与草化敌为友》,父亲随作者从乡村来到城市,百无聊赖,便种花,花枯死,改种葱蒜,葱蒜营养不良,他索性带来家乡的泥土种野草。离开土地的父亲,终于与曾经势不两立的野草化敌为友。这些劳作于土地上的人,像土地一样,大美而不言。一旦离开土地,他们好像不接地气了一般,浑身不爽。我岳父比这位父亲幸运,人家只能在花盆里种野草,他却在市中心拥有半亩地的种植权。最近,小舅子搬到离市中心更远的地方居住,岳父居然又在城郊找到了另一块免费耕种的土地。贾平凹写的《一块土地》,讲的是沙白村的十八亩地。地是主人公爷的爷开荒而得,太爷手里因遭受火灾卖掉,却因土改失而复得,爷手里又因土地收归集体而失去。最后,主人公在地价400万一亩的背景下花巨资买到了这十八亩地——的开发权。此文通篇无惊艳之句,情节也不算复杂,但十八亩地的变迁,主人公一家几代与这片土地的缘,惹人叹息、深思。一块土地的变迁,让人有理由相信:即便社会发展一日千里,人的土地情结也永不会消逝。还有许多人,离开了地,离开了也想,想归想,又不能回去,或不想回去。这种复杂的情感,人谓之“乡愁”。剪不断,理还乱的乡愁,都指向土地——故乡的土地。土地之大,在于包容一切美好和丑恶,包括人的得陇望蜀,贪得无厌。人受恩于土地,直接或间接,应记住苇岸的告诫:“人类以大地为居所,应当对此怀有谦卑的感激之情,而不要成为一个妄为的物种。”感激还不够,人更应该怀着敬畏之心俯视土地,以仰望的心态,以植物般的谦卑低头俯视土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