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4:23    次浏览
财富小编:上周,《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》及其附件《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》一经发布,立即引起市场的热议。新一轮债转股力图破解当下“资产荒”和企业债务率高企的政策方向,让不少投资者亢奋起来,表示再次闻到了牛市的味道。有的人,直接说债转股是大牛市的开端,但债转股真的那么有魔力吗?吃瓜群众依旧一脸茫然...... 小编今天就来扒一扒什么是债转股?从0起步,跟您一起聊聊债转股热点该不该抓!什么是债转股?债转股,顾名思义是将债权转化为股权,是一种债务重组的方式,也是处置不良资产的常用方式之一。债转股使得企业的债务减少,注册资本增加(债务转变为注册资本),原债权人不再对企业享有债权,而是成为企业的股东。通俗来说就是企业欠银行的钱不用还了,用股票抵就可以了。债转股业务模式及意义?一般来说债转股的业务模式有三种: 直接将银行对企业的债务转化为银行对企业的股权 银行将债权变卖给第三方,第三方将这笔债权转变为股权 银行将股权交给资产管理公司,由资产管理公司管理,银行再从资产管理公司处获得股息和分红。 但是在我国,银行不能直接将债权转为股权,而应通过“向实施机构转让债权,并由实施机构将债权转为对象企业股权”这种方式来实现“债转股”。也就是说,银行应将股权卖给有能力购买债权的公司,也就是购买债务主体,比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(AMC)、保险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,然后这些欠债公司通过和债务购买主体协商,以一定的价格发行股票购买债权。由此,债务购买主体成功的把债务转变为了股权!债转股后,银行账面上“质量不好的贷款”减少了,企业只是增发了股票,不用为还本付息发愁了。债转股是否有经验可循?本次债转股实际上是我国债转股的第二次实践。1990年代末,国有企业经营环境恶劣,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攀升,企业债台高筑,大批企业倒闭。1998年,时任总理朱镕基大力推进债转股,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2700亿,直接注资商业银行处理不良债务,同时财政部共出资400亿元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。其后,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向银行发行8200亿固息债券,且央行提供5700亿现金,按照账面价值(本金+表内利息)1:1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.4万亿,其中4050亿不良资产进行债转股。也就是说,上一轮债转股主要是由中央财政托底,本质上是政府出资以账面价值收购了银行不良资产,避免了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发生。90年代末的改革在战略上成功挽救了国有企业,并一举推进了中国银行业改革进程,优化了经济结构,进而有了2000年后中国银行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期。 但是,债转股在长期的操作周期中,尤其是后期股权退出过程中,遇到了多方股东的利益博弈。以当年第一家债转股公司攀钢为例。 2000年7月,攀钢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、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《债权转股权协议》,组成“攀钢有限”,实施债转股方案。攀钢的资产负债率因此由1999年底的69%下降到39.2%,大大缓解了其背负的沉重债务包袱。但是,后期退出过程中,因为分红并不可观,部分股东急于将股权变现,而部分股东选择坚守,最终在2004年,攀钢便相继从国开行等股东方以当年债改股原价赎回了股权。事实上,在赎回的价格上,债转股企业能够原价赎回已经算是相对不错的结果。 当年的债转股是企业快要倒闭时候的一种挣扎,很多债务人根本不愿意企业白白使用自己的资金,但是如果转股,本金很有可能都拿不回来,转股后分红还是很少,甚至几年之后能原价退出就很不错了,仅属于保全自己资产的一种被动的方法。2016年债转股1999年债转股有啥区别?与1999年相比,本轮债转股是否能进行更好的制度设计,更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呢?虽然本轮债转股与1999年债转股实施的经济背景有许多相似之处,如去产能、银行负债率攀升、实体企业负债率高等。但是,与上一轮债转股相比,本轮债转股政策体现上更加“市场化”的力量,该合并的合并,该关停的关停,并且鼓励一部分民营资本介入到国企运营。当年,我国很多产业尚不健全,当国有企业大面积陷入困境时,实行债转股立足的是一个“救”字。而现在,中国面临的经济困境是产能过剩,债转股的核心是“去”和“转”的问题。本轮债转股或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?回归文首的疑问,2016年债转股进程中,是否有投资机会可抓呢?华泰证券研究所认为,债转股将为A股带来的主题投资机会有:银行股、周期行业龙头股、AMC(资产管理公司)概念股。债转股政策的推出,不仅将有助于缓解市场对银行坏账、对周期行业债务危机的担忧,对A股构成宏观层面的利好,更具主题投资价值。 其主要原因是: 第一,债转股有对银行股不良贷款率下降的预期,有助于银行股估值的修复; 第二,在去产能进程中,具有区域定价权、资本运作能力、产品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,更有可能成为最终受益主体,并获得银行青睐,而且银行有强烈意愿通过入股行业龙头扮演产能整合者角色; 第三,AMC作为有经验的运作主体, AMC获益的可能性非常大。 同样,AMC 拿项目的渠道优势以及选择项目的能力,都将使 AMC 成为这场债转股当中的最大受益者。 AMC 以及其牌照的稀缺性和标的稀缺性赋予 AMC 主题良好的弹性。其中,两类标的值得重点关注:第一类:参控 AMC 公司的上市公司;第二类:主要股东拥有 AMC 牌照、有望获得协同效应的标的。